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因為現代兒童過度使用3C產品而偏離大自然

「讓一般兒童接觸植物及學習園藝」也是現代「園藝治療」將發展的重要方向及契機。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Common Sense Media)2013年公布的研究調查報告顯示,美國2歲以下的幼童與嬰兒裡,有38%曾使用過行動裝置,像是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而這個數字遠遠超過2011年相同調查時的10%,意即2年來幼兒使用平板比例增加了4倍之多。
如果針對使用平板或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的調查,0至8歲的美國兒童使用行動裝置的平均時間從去年每天5分鐘,增加至今年的15分鐘;此外已經使用過行動裝置的兒童比例也從去年的38%上升至72%,其中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比例有63%。
在台灣,正值假日期間,捷運上、餐廳裡多了許多親子、學生團體的身影,但奇怪的是似乎愈來愈少聽到大家嘻嘻哈哈的歡笑、聊天聲,無論大人、小孩,大家似乎都安靜地低頭滑手機,各自沉浸在手機的方框世界中。
「兒盟」公布了一份「2013年手機及APP使用調查報告」,結果發現當今學齡期兒童與少年使用手機出現「人手一機,智慧型手機擁有率高」、「機不離身,使用頻率高」及「隨點隨玩,3APP下載率高」的「三高現象」。 兒童使用手機的三高現象也進而導致了「三大危機」,包括:
危機一:不能沒手機?每10個孩子就有1人出現手機重度成癮,成癮行為包括總是或經常會因為沒帶手機出門而沒有安全感、無法使用手機而覺得不開心、煩躁或生氣。
危機二:陌生人當好友?三成二學童將不認識人加為好友,二成三約見面,人身安全堪憂!
危機三:色情?暴力?想玩的通通可以下載?六成三不知道原來有APP分級。

現在的小孩把大部份的休閒時間用於電視娛樂、電子遊戲及智慧型手機,休閒活動也從遠古的打獵、採集、種植及畜牧,演變成今天的逛街、上網、玩GAME,不論在肢體活動、情緒紓理或人際社交…上都開始偏離了花草植物及大自然,且越來越遠,動植物對現代的兒童來說,只是食物的一種,家長及孩子們都少有機會學習及瞭解植物及自然的療癒力量。
但人類本身就有離不開植物及大自然的基因及本能存在,現代兒童長期過度偏離大自然的結果,其身心必定產生健康問題,所以「學習可自癒身心健康的園藝活動」將是重要的療方之一,但兒童的教育以及其所觀察到的生命是被父母或專家所設計好的,身為專家的「園藝治療師」自有推廣「園藝療癒」的社會責任,引導現代的父母可以從事家庭親子園藝活動,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工作!
福瑞得大力推廣的上班族及社區居民園藝活動課程,除了讓學員可藉由植物療癒身心外,更希望這些家長回到家後,將公司安排的園藝療癒活動帶回家中與孩子分享,藉以讓孩子們成長後的未來有更健康的生活。
園藝植物需要經過一定過程的不同管理階段才能發芽、茁壯甚至開花結果,如果培養學童有關植物園藝管理上一些簡單重覆的步驟在學校課程或家庭生活中,不僅可以得到植物成長時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並可讓孩子們學習到維持生命過程中所需要的耐性及韻律。


所以,「讓一般兒童接觸植物及學習園藝」也是現代「園藝治療」將發展的重要方向及契機。


Fred Chang

E-MAIL:fred.ht873@gmail.com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red.ht873?ref=ts&fref=ts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逐漸成長中的退休樂齡園藝生活需求

「一個原本在一流企業積極認真工作的上班族,退休了之後整個人馬上變了個樣似地,其中原因應該就是出在中年期的生活方式吧!唯有在四十幾歲時努力提升雕琢自己,五、六十歲才能成為真正的大人」,這是日本川北義先生則在其「關鍵40歲」書裏的一段話。



然而,大部分的人都無法想像「退休」這一刻的到來,而且很多上班族(尤其是中高階主管)除了公司以外,平常並沒有參加任何社群;只和上司、同事、下屬或生意往來的客戶、供應商等一起喝酒、打GOLF、玩樂、旅行。經常被調職的人,更是無論去到哪裏,都待在公司宿舍或家裏。

持續這樣生活的人,一旦離開了公司,多半會變成斷了線的風箏!昨天還一起喝酒、陪你打GOLF、聽你吹牛說往事的下屬…等,都會突然斷了音訊,不願意再來往…。有生意往來的客戶或供應商也一樣,以前多數時間,他們願意與你來往是因你是公司的一分子,如果不再有生意利益關係,還有多少人會繼續和你交往?!

「人在六十歲才開始尋找符合自己的社群,往往不容易成功。」日本藤原和博先生在其「愈活愈自在」一書中提到企業上班族「如果不提早 『訓練』自己,就很難和不同領域的人交往」。
我想,這就是「園藝治療、園藝療癒、園藝活動」會在這個時代發展起來的契機。



我之前工作的一位屆退休的同事(也是我工作上的前輩),曾跟我說「退休後,想買一塊地,做個開心農場的農夫…」,這也是很多上班族或企業家的退休夢想。其實,這位前輩的話也是影響我成為專業專職的園藝治療師的重要關鍵之一。

其實,想當「開心農場的農夫」或「快樂花園的園丁」都不必等到退休,雖然退休後再說也不會太晚,但是誰能確定你或你的員工可以身心健康地工作直到退休呢?

很多人都想退休後過從容生活,但是,沒有目標、無所事事反而會增加壓力,有篇研究報導「長年在職場的生活韻律驟變,使生活律動混亂。想要再就業卻無著落,附近沒有可以聊天、一起旅行的友伴。也無單獨投入的興趣。表面上看來過著悠閒的退休生活,可是心理卻很孤單,充滿疏離感與不安。壓力侵入,直撃過去有傷的胃。…」(諮商與輔導336期),無所事事的退休生活,反而易造成壓力型的「胃潰瘍」。

像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所以「療癒型的園藝活動」是可以在企業中加以推廣的(事實上,也有很多企業開始提供這樣的員工褔利或員工發展),上班族員工在仍任職的階段就學會初階的園藝活動或技巧,不但可以有效紓解上班的壓力(提高抗壓性),也可以培養員工退休後的興趣,「園藝」是個「宜靜、宜動」的嗜好,也是「可宅、可外」的興趣,「與花草植物為伍」被排斥(討厭)的機率極低且身心兩者兼顧。

所以,Fred很推薦企業老闆社區管委會導入「療癒型的園藝活動」作為員工福利(員工發展)、住戶樂齡生活計劃中,這也是企業表現社會責任的一種方式,「園藝治療」就在這樣的時代需求中逐漸發展。


Fred Chang

E-MAIL:fred.ht873@gmail.com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red.ht873?ref=ts&fref=ts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因為園藝過程有利人們提升抗壓能力

人們的身體、視線或思維須離開人造世界,讓自己沉浸在自然花草之中,才能真正地釋放壓力。

環境心理學者Roger Ulrich曾做過一項實驗,他將剛考完試的大學生分為兩組,一組觀看都市景色的圖片,另外一組觀看自然景色的圖片,測其觀後血壓反應;果然,觀看自然景色組的學生血壓下降,都市景觀組的學生血壓則不降反升!
Ulrich的研究發現「人們觀賞喜歡的自然環境後,能降低緊張程度、提升在壓力情境下的復原能力」。

因此,「園藝療法」就是在樣的人們需求下發展出來的,其就是要促進人們生活所處的景觀或心理狀態,與花草植物進行接觸或連結,而且是五官、肢體及認知意識上的,不僅只於視覺。

數十年前,「園藝」仍僅被視為是生產具經濟價值的花、草、林、蔬果、穀物…等之產業,乎略了其在生產過程中也會帶給人們身心健康的附加效益;現在,「園藝療法」就是將園藝過程的附加效益轉化為主要效益,引導人們透過植物以療癒身心。

Horticultural Therapy不論翻譯成「園藝治療」、「園藝療法」或「園藝療癒」;簡單地說,其就是「進行具療癒性質的園藝活動」,療癒的對象是「人」,媒介是「植物」,過程則由專業的園藝治療師來引導,目的是要促進人們獲得「肢體健康、正向情緒、意識清楚、人際互動及經濟技能」等五大效益。

現代人的病痛不僅只在身體上,許多心理上的創傷、苦楚或鬱悶,是沒有辦法用藥材或藥劑塗抹得到的,這些醫師們無法用藥的地方,就可抑賴園藝療法加以紓解、釋放、撫平或安慰。

透過孕育、培養、照顧、設計、欣賞或採收植物的過程,提供了人們喜悅、平靜和安詳,哪怕是吃力累人的鬆土、分苗或除草工作,也能從中得到奇妙特別的滿足感。

企業用人,最喜歡「抗壓能力高的」,而抗壓能力來自紓壓能力,最能紓壓的人,抗壓能力最強。「園藝療癒」也為企業「員工發展」而發展。

Fred Chang

E-mail: fred.ht873@gmail.com

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red.ht873?fref=ts 

因為人類存有"喜與花草接觸"的基因

一般若問到「為什麼會有『園藝治療』的出現呢?」
Google維基百科的文章會告訴你最早源自19世紀初美國費城的醫院,到運用於退伍軍人的輔導,一直到1973年美國園藝治療協會成立。

其實,人們對花朵的喜愛亦無疑源自遠古時代。

遠古人類利用大腦來辨識有益生存的處所,但因為缺乏現成的參照,人類只好在環境中尋找細微的線索,此時「綠環境」就成為人類的圖書館,提供很多適應環境與維持生命的資訊,解讀自然景觀能力因此成為人類能生存於地球上的關鍵。

在早期以綠色與棕色為主的世界中,花朵成為明亮的旗幟「有花朵就表示有食物!有食物就能生存,能生存就會產生安全感並產生放鬆的愉悅心情」,因此從自然演進的觀點,人類對綠自然的喜好反應,不是短暫或表淺的現象,而是在遠古時就遺傳下來的基因及本能。

人們對於植物、水或石頭的組合多會給于正向的反應,因為人類的祖先就是靠這些東西過活的;也就是說,人類的老祖宗都是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因此現代人們的體內都有喜好自然的基因存在,一旦五官接觸到花草植物,基因會自然活化而感到喜悅或放鬆。

春天樹木、小草發新芽,花朵含苞待放,人們會為生命的更新現象感到釋放及喜悅;在秋天則有成千上萬的人湧向山間野外欣賞森林美景;有些人,則會在自家庭院或陽台花木顏色的變化。

人類這樣的會與自然作連結的本能及基因,仍遺留在當今你我的身上,我們「園藝治療師」就是擔任起「催化這個連結進行融合反應」的主要媒介。

喜好與花草木接觸是人類的本能及基因,這也就是「園藝療癒效益」的立基。
所以在組織機構(如企業、學校或社區)中推行「園藝」作為「療癒活動」,幾乎沒有被討厭的例子。

Fred Chang

E-mail: fred.ht873@gmail.com
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red.ht873?fref=ts